Compute Engine 可讓您為特定一般用途和運算最佳化虛擬機器 (VM) 執行個體,選取每個 VM 的高頻寬 Tier_1 網路效能設定。對於大型分散式運算工作負載 (例如高效能運算 (HPC)、機器學習 (ML) 和深度學習 (DL)) 而言,VM 之間需要大量通訊,因此 Tier_1 網路設定特別實用。
將這些高輸送量 VM 與高效能本機 SSD 儲存空間結合,有助於處理 I/O 密集型、經過快閃最佳化的資料庫。
事前準備
- 如要查看各 VM 的 Tier_1 網路效能定價,請參閱「Tier_1 較高頻寬網路定價」。
-
如果尚未設定驗證,請先完成設定。
「驗證」是指驗證身分的程序,確認您有權存取 Google Cloud 服務和 API。如要從本機開發環境執行程式碼或範例,請選取下列其中一個選項,向 Compute Engine 進行驗證:
Select the tab for how you plan to use the samples on this page:
Console
When you use the Google Cloud console to access Google Cloud services and APIs, you don't need to set up authentication.
gcloud
-
After installing the Google Cloud CLI, initialize it by running the following command:
gcloud init
If you're using an external identity provider (IdP), you must first sign in to the gcloud CLI with your federated identity.
- Set a default region and zone.
-
Compute 執行個體管理員 (v1) (
roles/compute.instanceAdmin.v1
) -
建立服務帳戶 (
roles/iam.serviceAccountCreator
) -
如要建立 VM,請按照下列步驟操作:
- 專案的
compute.instances.create
權限 - 如要使用自訂映像檔建立 VM,請按一下映像檔上的
compute.images.useReadOnly
: - 如要使用快照建立 VM,請按一下快照上的
compute.snapshots.useReadOnly
- 如要使用執行個體範本建立 VM,請按一下執行個體範本上的
compute.instanceTemplates.useReadOnly
- 如要將舊版網路指派給 VM:專案的
compute.networks.use
- 如要為 VM 指定靜態 IP 位址,請在專案中擁有
compute.addresses.use
權限 - 使用舊版網路時,如要將外部 IP 位址指派給 VM,請在專案中設定
compute.networks.useExternalIp
- 為 VM 指定子網路:專案或所選子網路的
compute.subnetworks.use
- 使用虛擬私有雲網路時,如要將外部 IP 位址指派給 VM,請在專案或所選子網路上擁有
compute.subnetworks.useExternalIp
權限 - 如要為專案中的 VM 設定 VM 執行個體中繼資料,請執行下列指令:
compute.instances.setMetadata
- 如要為 VM 設定標記,請在 VM 上按一下
compute.instances.setTags
- 如要為 VM 設定標籤,請在 VM 上執行下列步驟:
compute.instances.setLabels
- 如要設定 VM 使用的服務帳戶,請在 VM 上執行
compute.instances.setServiceAccount
- 如要為 VM 建立新磁碟,請取得專案的
compute.disks.create
權限 - 如要以唯讀或讀寫模式連接現有磁碟,請對磁碟擁有
compute.disks.use
權限 - 如要以唯讀模式連接現有磁碟,請對磁碟擁有
compute.disks.useReadOnly
權限
- 專案的
-
如要更新 VM 以納入 Tier_1 網路,請按照下列步驟操作:
-
compute.instances.update
-
您要修改執行個體上的資源時,必須具備相關權限,例如
compute.instances.updateNetworkInterface
-
-
如要使用 Tier_1 網路建立執行個體範本,請執行下列操作:
呼叫
instanceTemplates.insert
方法所需的所有權限 - 只有 Compute Engine 產品領域支援 Tier_1 網路。
- Tier_1 網路支援 N2、N2D、C2、C2D、C3、C3D、C4、C4A、C4D、M3、M4 和 Z3 機器類型,但須符合最低 vCPU 需求。
- 對於 VM,Tier_1 網路需要 gVNIC 虛擬網路驅動程式,以及與 gVNIC 相容的 OS 或自訂映像檔。
- 第三代以上的 VM 需要 gVNIC 驅動程式 1.3 以上版本,才能提供最高網路頻寬。請確認您使用的作業系統 (OS) 映像檔完全支援 Tier_1 網路。完全支援的 OS 映像檔包含更新版 gVNIC 驅動程式。如果映像檔未安裝最新版本的 gVNIC 驅動程式,您可以更新驅動程式。
- 第 1 層網路的可購買存貨單位 (SKU) 不適用承諾使用折扣。
- 當頻寬超過 100 Gbps 時,大型 C4、C4D、C3、C3D 和 Z3 VM 可能會遇到 NUMA 相關瓶頸。視應用程式架構而定,您可能需要控制執行緒和中斷放置位置。在 Linux 上,訪客 OS 功能 (例如接收流程導向 (RFS)) 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確認應用程式已完成 NUMA 調整,可發揮最大效能。
- 在 Windows VM 上,gVNIC 驅動程式可為預設網路和 Tier_1 網路提供高達 50 Gbps 的網路頻寬。不過,在支援最高 200 Gbps 網路頻寬的第三代和後續執行個體上,您可以使用更新版 gVNIC 驅動程式,達到接近線路速率的效能。詳情請參閱「更新 Windows 的最新 gVNIC 驅動程式」。
- 預設頻寬上限介於 10 Gbps 到 200 Gbps 之間,視機器類型和 VM 大小而定。
- Tier_1 網路可提高 VM 的輸出頻寬上限。輸出頻寬上限介於 50 Gbps 至 200 Gbps 之間,視 VM 大小和機器類型而定。
- 實際輸出頻寬一律會小於或等於輸出頻寬上限。
- 傳送和接收 VM 必須位於同一個區域。
- VM 必須在同一個虛擬私有雲網路中,或在透過虛擬私有雲網路對等互連連線的虛擬私有雲網路中,擁有 NIC。
- 在 VM 之間傳送的封包必須使用內部 IP 位址目的地。
- 虛擬機器使用的 VPC 網路會採用最高的最大傳輸單位 (MTU) 設定。MTU 越大,封包標頭的負擔就越小,因此酬載資料的總處理量也會增加。
前往 Google Cloud 控制台的「VM instances」(VM 執行個體) 頁面。
選取專案。
點選「建立執行個體」。
指定運算執行個體的「名稱」。詳情請參閱資源命名慣例。
選取支援您要使用機器類型的區域和可用區。
選取執行個體的「Machine configuration」(機器設定)。如要建立具備 Tier_1 網路的執行個體,請選取支援的機器系列和類型。
- 按一下「一般用途」分頁標籤,然後從「系列」下拉式選單中選取 N2、N2D、C4、C4A、C4D、C3 或 C3D。
- 按一下「運算最佳化」分頁,然後從「系列」選單中選取 C2 或 C2D。
- 按一下「記憶體最佳化」分頁標籤,然後從「系列」選單選取 M3 或 M4。
- 按一下「儲存空間最佳化」分頁,然後從「系列」選單中選取 Z3。
如果收到錯誤訊息,指出所選區域不支援該機型,請將區域變更為支援所選機型的區域。
在「Machine type」(機器類型) 選單中,選擇符合頻寬層級大小需求的機器類型。
如要選取相容的作業系統,請在「Boot disk」(開機磁碟) 區段中點選「Change」(變更),然後選取支援的作業系統,或使用「Custom Images」(自訂映像檔) 分頁標籤選取自訂映像檔。
(選用步驟) 在「防火牆」部分,選擇防火牆規則。
展開「Advanced options」(進階選項) 區段。
展開「Networking」(網路) 區段,然後執行下列操作:
在「網路介面卡」選單中,選取「gVNIC」。
在「網路頻寬」部分,勾選「為個別 VM 啟用 Tier_1 網路效能」核取方塊。
如果 VM 有多個 NIC,或執行個體使用 IPv6 位址,請設定網路介面。
點選「建立」。
- 將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
參數設為totalEgressBandwidthTier
和TIER_1
。 - 將
networkInterface
參數設為nicType
和GVNIC
。 - PROJECT_ID:您的專案 ID
- ZONE:要建立 VM 的可用區
- VM_NAME:VM 名稱
前往 Google Cloud 控制台的「VM instances」(VM 執行個體) 頁面。
選取專案。
按一下要修改的 VM 名稱。
按一下「停止」
停止 VM。如果沒有「停止」選項,請依序點選 「更多動作」> 「停止」。按一下 [編輯]。
如果 VM 最初是使用 gVNIC 卡設定,請選取「為個別 VM 啟用 Tier_1 網路效能」核取方塊,為 VM 新增這項功能,或取消選取核取方塊,從 VM 移除這項功能。
點選「儲存」儲存變更。
重新啟動 VM。
使用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export
指令,將 VM 的資訊匯出至 YAML 檔案。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export VM_NAME \ --zone=ZONE --destination=PATH_TO_FILE
取代下列項目:
- VM_NAME:VM 名稱
- ZONE:VM 所在的可用區名稱
-
PATH_TO_FILE:YAML 檔案的相對路徑
例如: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export instance-1 \ --zone=europe-west1-c --destination=test-file.yaml
使用 Cloud Shell 編輯器或您選擇的編輯器,開啟您建立的 YAML 檔案。
在檔案中,找出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
的設定部分。變更totalEgressBandwidthTier
的設定,如以下範例所示:networkPerformanceConfig: totalEgressBandwidthTier: TIER_1
將
totalEgressBandwidthTier
設為TIER_1
會新增第 1 層網路。設為DEFAULT
即可移除設定。使用
gcloud compute instance update-from-file
指令,根據檔案中的變更更新 VM。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update-from-file VM_NAME \ --zone=ZONE \ --source=PATH_TO_FILE \ --most-disruptive-allowed-action=RESTART
更改下列內容:
VM_NAME
:VM 名稱ZONE
:VM 所在的可用區名稱PATH_TO_FILE
:您的 YAML 檔案名稱
--most-disruptive-allowed-action=RESTART
標記設定會自動重新啟動 VM,並套用更新後的設定。- PROJECT_ID:您的專案 ID
- ZONE:VM 所在的可用區
- RESOURCE_ID:VM 名稱
前往 Google Cloud 控制台的「VM instances」(VM 執行個體) 頁面。
選取您的專案並點選 [繼續]。
按一下 VM 名稱,查看設定詳細資料,並確認 VM 是否使用各 VM 的 Tier_1 網路效能。
- PROJECT_ID:您的專案名稱
- ZONE:VM 所在的可用區
- RESOURCE_ID:VM 名稱
前往 Google Cloud 控制台的「Instance Templates」(執行個體範本) 頁面。
點選「建立執行個體範本」。
在下列欄位中輸入值,或接受預設值。
指定執行個體範本的「名稱」。詳情請參閱資源命名慣例。
選取支援 Tier_1 網路的區域和可用區。
選取 VM 的「Machine configuration」(機器設定)。如要建立具有 Tier_1 網路的 VM,請選取支援的機器系列和機器類型。
- 按一下「一般用途」分頁標籤,然後從「系列」下拉式選單中選取 N2、N2D、C4、C4A、C4D、C3 或 C3D。
- 按一下「運算最佳化」分頁,然後從「系列」選單中選取 C2 或 C2D。
- 按一下「儲存空間最佳化」分頁,然後從「系列」選單中選取 Z3。
在「Machine type」(機器類型) 選單中,選擇符合頻寬層級大小需求的機器類型。
在「開機磁碟」專區中,按一下「變更」,然後選取與 gVNIC 相容的自訂映像檔。
(選用步驟) 在「防火牆」部分,選擇防火牆規則。
展開「Advanced options」(進階選項) 區段。
展開「Networking」(網路) 區段,然後執行下列操作:
在「網路介面卡」選單中,選取「gVNIC」。
在「網路頻寬」部分,勾選「為個別 VM 啟用 Tier_1 網路效能」核取方塊。
如果 VM 有多個 NIC 或使用 IPv6 位址,請設定網路介面。
點選「建立」。
- INSTANCE_TEMPLATE_NAME:執行個體範本名稱
- OS_IMAGE:支援 gVNIC 的作業系統映像檔
- MACHINE_TYPE:支援 Tier_1 網路的機器類型,如「頻寬層級」一文所述。
- PROJECT_ID:您的專案名稱
- INSTANCE_TEMPLATE_NAME:執行個體範本名稱
- ZONE:VM 所在的可用區
- MACHINE_TYPE:VM 的機器類型
- RESOURCE_ID:VM 名稱
REST
如要在本機開發環境中使用本頁的 REST API 範例,請使用您提供給 gcloud CLI 的憑證。
After installing the Google Cloud CLI, initialize it by running the following command:
gcloud init
If you're using an external identity provider (IdP), you must first sign in to the gcloud CLI with your federated identity.
詳情請參閱 Google Cloud 驗證說明文件中的「Authenticate for using REST」。
必要的角色
如要取得必要權限,將 VM 設為使用各 VM 的 Tier_1 網路效能,請要求管理員在專案中授予下列 IAM 角色:
如要進一步瞭解如何授予角色,請參閱「管理專案、資料夾和機構的存取權」。
這些預先定義的角色具備將 VM 設為使用每部 VM 的 Tier_1 網路效能所需的權限。如要查看確切的必要權限,請展開「必要權限」部分:
所需權限
如要將 VM 設為使用各 VM 的 Tier_1 網路效能,您必須具備下列權限:
限制
頻寬層級
輸出頻寬上限是指 VM 可從網路介面 (NIC) 輸出的資料量上限,以每單位時間計算 (例如每秒千兆位元或 Gbps)。 Google Cloud 輸出頻寬包括傳輸至附加至 VM 的所有 Persistent Disk 和 Google Cloud Hyperdisk 磁碟區的資料。
請注意下列頻寬限制:
如要盡可能提高輸出頻寬,必須符合所有下列條件:
如要完整瞭解輸出和輸入頻寬限制,請參閱「網路頻寬」。
一般用途 C4 VM 和裸機執行個體
下表說明 C4 VM 和裸機執行個體的輸出頻寬限制。對於搭載本機 SSD 的 C4 VM,只有 288 個 vCPU 的機器類型支援 Tier_1 網路。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2 1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4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8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16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24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32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48 34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96 67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144 (預覽) 100 Gbps 150 Gbps 7 Gbps 25 Gbps 192 100 Gbps 200 Gbps 7 Gbps 25 Gbps 288 (預覽) 100 Gbps 200 Gbps 7 Gbps 25 Gbps 一般用途 C4A VM
下表說明 C4A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1 1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2 1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4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8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16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32 23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48 34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64 45 Gbps 75 Gbps 7 Gbps 25 Gbps 72 50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一般用途 C4D 執行個體
下表說明 C4D 執行個體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2 1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4 2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8 2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16 2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32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48 34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64 45 Gbps 75 Gbps 7 Gbps 25 Gbps 96 67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192 100 Gbps 150 Gbps 7 Gbps 25 Gbps 384 100 Gbps 200 Gbps 7 Gbps 25 Gbps 一般用途 C3 VM 和裸機執行個體
下表說明 C3 VM 和裸機執行個體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4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8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22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44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88 6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176 100 Gbps 200 Gbps 7 Gbps 25 Gbps 192 100 Gbps 200 Gbps 7 Gbps 25 Gbps 一般用途 C3D VM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4 2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8 2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16 2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30 20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60 40 Gbps 75 Gbps 7 Gbps 25 Gbps 90 60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180 100 Gbps 150 Gbps 7 Gbps 25 Gbps 360 100 Gbps 200 Gbps 7 Gbps 25 Gbps 運算最佳化 C2 VM
下表說明 C2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4 10 Gbps 不適用 (N/A) 7 Gbps 不適用 8 16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16 32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30 32 Gbps 50 Gbps 7 Gbps 7 Gbps 60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7 Gbps 運算最佳化 C2D VM
下表說明 C2D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2 10 Gbps 不適用 (N/A) 7 Gbps 不適用 4 1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8 16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16 32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32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56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112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運算最佳化 H3 VM
下表說明 H3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外部 IP 88 200 Gbps 1 Gbps 記憶體最佳化 M4 VM
下表說明 M4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56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112 50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224 100 Gbps 200 Gbps 7 Gbps 25 Gbps 記憶體最佳化 M3 VM
下表說明 M3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32 32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64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128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一般用途 N2 VM
下表說明 N2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2 10 Gbps 不適用 (N/A) 7 Gbps 不適用 4 1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8 16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16 32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32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48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64 32 Gbps 75 Gbps 7 Gbps 25 Gbps 80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96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128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一般用途 N2 (自訂大小配置) VM
下表說明自訂大小 N2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2、4 或 6 10 Gbps 不適用 (N/A) 7 Gbps 不適用 8、10、12 或 14 16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16、18、20、22、24、26、28 或 30 32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32、36、40、44、48、52、56 或 60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64、68、72 或 76 32 Gbps 75 Gbps 7 Gbps 25 Gbps 80 以上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一般用途 N2D VM
下表說明 N2D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2 10 Gbps 不適用 (N/A) 7 Gbps 不適用 4 10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8 16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16 32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32 32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48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64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80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96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128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224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一般用途 N2D (自訂大小配置) VM
下表說明自訂大小 N2D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2 或 4 10 Gbps 不適用 (N/A) 7 Gbps 不適用 8 16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16 或 32 32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48、64 或 80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96 3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記憶體最佳化 X4 執行個體
下表說明 X4 裸機執行個體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外部 IP 960 100 Gbps 7 Gbps 1440 100 Gbps 7 Gbps 1920 100 Gbps 7 Gbps 儲存空間最佳化 Z3 VM
下表說明 Z3 VM 的輸出頻寬限制。
vCPU 內部 IP Tier_1 內部 IP 外部 IP Tier_1 外部 IP 8、14、16 或 22 23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32 32 Gbps 不適用 7 Gbps 不適用 44 32 Gbps 50 Gbps 7 Gbps 25 Gbps 88 62 Gbps 100 Gbps 7 Gbps 25 Gbps 176 100 Gbps 200 Gbps 7 Gbps 25 Gbps 192 (預覽) 100 Gbps 200 Gbps 7 Gbps 25 Gbps 設定具備 Tier_1 網路的執行個體
如果執行個體未使用 VirtioNet 介面,您可以在建立 Compute 執行個體時啟用 Tier_1 網路。您也可以編輯執行個體,新增或移除 Tier_1 網路,前提是執行個體是使用 gVNIC 或 IDPF 網路介面建立。
您也可以選擇啟用 DPDK,加快網路封包處理速度,在採用 Tier_1 網路的 VM 上執行需要大量效能的應用程式。
建立使用 Tier_1 網路的執行個體和容器
使用 Google Cloud 控制台、Google Cloud CLI 或 REST,將 Tier_1 網路新增至新的運算執行個體或容器。
主控台
gcloud
使用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create 指令建立搭載 gVNIC 虛擬網路驅動程式的 VM。 使用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s
旗標和--network-interface
旗標,為 VM 設定網路效能。如未指定這些標記,系統會使用預設網路效能設定建立 VM。如要建立執行容器映像檔的 VM,請使用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create-with-container 指令。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create VM_NAME \ --image=OS_IMAGE \ --machine-type=MACHINE_TYPE \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s=total-egress-bandwidth-tier=TIER_1 \ --network-interface=nic-type=GVNIC
取代下列項目:
例如: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create instance-1 \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s=total-egress-bandwidth-tier=TIER_1 \ --network-interface=nic-type=GVNIC \ --image-family=rocky-linux-8-optimized-gcp \ --image-project=rocky-linux-cloud \ --machine-type=n2-standard-32
REST
呼叫 Compute Engine API 的 instances.insert 方法,建立具有高頻寬網路設定的 VM。要求主體內:
POST https://compute.googleapis.com/compute/v1/projects/PROJECT_ID/zones/ZONE/instances { "name": VM_NAME, "description": string, ...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 { "totalEgressBandwidthTier": TIER_1 }, "networkInterfaces": [ { "nicType": "GVNIC" }, ... ] }
更改下列內容:
更新 VM,加入 Tier_1 網路
請參閱「更新執行個體屬性」說明文件,確認您符合所有成功更新 VM 的必要條件。使用 Google Cloud 控制台、Google Cloud CLI 或 REST 更新 VM。
您可以修改現有 VM,變更網路設定,納入或排除各 VM 的 Tier_1 網路效能。VM 必須已具備相關聯的 gVNIC 介面;您無法編輯 VM 來新增網路介面。如要更新網路設定,請停止並重新啟動 VM。
主控台
gcloud
REST
呼叫 instances.update 方法,修改網路設定。
PUT https://compute.googleapis.com/compute/v1/projects/PROJECT_ID/zones/ZONE/instances/RESOURCE_ID?most_disruptive_allowed_action=RESTART {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 "totalEgressBandwidthTier": "TIER_1" }, ... }
將
totalEgressBandwidthTier
設為TIER_1
會新增第 1 層網路。設為DEFAULT
即可移除設定。更改下列內容:
most_disruptive_allowed_action=RESTART
查詢參數會自動重新啟動 VM,並套用更新後的設定。在 VM 中驗證高頻寬設定
使用 Google Cloud 控制台、Google Cloud CLI 或 REST,產生現有 VM 或執行容器映像檔的現有 VM 的說明,以驗證 VM 的頻寬層級。
主控台
gcloud
使用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describe
指令檢查 VM 是否使用各 VM 的 Tier_1 網路效能。例如: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describe VM_NAME \ --format="text(name,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
輸出結果會與下列內容相似:
name: instance-1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totalEgressBandwidthTier:TIER_1
如果輸出顯示
DEFAULT
值,表示 Tier_1 網路未啟用。REST
呼叫 Compute Engine API
instances.get
方法,查看網路設定。GET https://compute.googleapis.com/compute/v1/projects/PROJECT_ID/zones/ZONE/instances/RESOURCE_ID/
更改下列內容:
輸出內容應包含下列幾行:
{ "name": RESOURCE_ID, "description": string, ...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 { "totalEgressBandwidthTier": "TIER_1" }, ... }
如果輸出顯示值
DEFAULT
,表示 Tier_1 網路未啟用。建立使用 Tier_1 網路的執行個體範本
使用 Google Cloud 控制台、Google Cloud CLI 或 REST,建立具有個別 VM Tier_1 網路效能的執行個體範本。請參閱「建立執行個體範本」說明文件,確認您符合建立 VM 執行個體範本的所有規定。
主控台
gcloud
請使用
gcloud compute instance-templates create
指令,並加上--network-performance-configs
和--network-interface
旗標。gcloud compute instance-templates create INSTANCE_TEMPLATE_NAME \ --image=OS_IMAGE \ --machine-type=MACHINE_TYPE \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s=total-egress-bandwidth-tier=TIER_1 \ --network-interface=nic-type=GVNIC
更改下列內容:
例如:
gcloud compute instance-templates create instance-template-1 \ --image-family=rocky-linux-8-optimized-gcp \ --image-project=rocky-linux-cloud \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s=total-egress-bandwidth-tier=TIER_1 \ --machine-type=n2-standard-32 \ --network-interface=nic-type=GVNIC
REST
呼叫 Compute Engine API
instanceTemplates.insert
方法。在要求主體中,將networkPerformanceConfig
參數設為totalEgressBandwidthTier
和TIER_1
。將networkInterfaces
參數設為nicType
和GVNIC
。POST https://compute.googleapis.com/compute/v1/projects/PROJECT_ID/global/instancesTemplates { "name": "INSTANCE_TEMPLATE_NAME", "properties": { "machineType": "zones/ZONE/machineTypes/MACHINE_TYPE", ... "networkPerformanceConfig": { "totalEgressBandwidthTier": "TIER_1" }, "networkInterfaces": [ { "nicType": "GVNIC" }, ... }
更改下列內容:
將較高頻寬設定基準化
您可以執行基準測試,檢查 VM 的 Tier_1 網路效能。請務必移除測試期間建立的基準化資源,以免產生非預期的資源費用。
後續步驟
除非另有註明,否則本頁面中的內容是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 4.0 授權,程式碼範例則為阿帕契 2.0 授權。詳情請參閱《Google Developers 網站政策》。Java 是 Oracle 和/或其關聯企業的註冊商標。
上次更新時間:2025-07-14 (世界標準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