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管資料庫 (又稱「資料庫即服務 (DBaaS)) 是一種雲端式服務,由供應商負責佈建、擴充、維護和最佳化資料庫。這與自行管理的資料庫恰好相反,後者由機構的 IT 或開發團隊負責上述工作。
對許多企業而言,資料庫基礎架構是一大難題。由於幾乎每位員工都會與客戶和機構資料互動,因此針對應用程式的需求選擇並維護正確的資料庫十分重要。而最好的維護方法,就是保持資料庫運作順暢且效能穩定。
資料庫管理的工作分為以下三類:
無論資料庫位於何處,都可以選擇自行管理或全代管。
相關選項如下所示:
資料庫可從自行管理的 on-premises 部署中遷移至代管雲端服務,而這通常是為了獲得雲端的可擴充性、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遷移作業一般透過下列任一方式完成:
雖然第一個資料庫遷移策略效率較高,但如果機構需在有限時間內移動至雲端 (例如因為停止租用資料中心),則第二個策略較能帶進效益。
資料庫是業務營運不可或缺的關鍵,資料庫必須具備足夠效能,停機時間也需嚴格保持在一定限制之內。
針對自行管理的資料庫,貴機構的內部團隊需負責所有管理和維護工作。要尋得符合資格的資料庫管理員,使其維護企業層級的資料庫並不容易。對 IT 資源有限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是如此,但就算是規模較大的企業,要維護廣泛而複雜的資料庫機群也非易事。
自行管理需投入大量時間成本,而這些時間本可以用來進行應用程式開發、架構設計和資料分析等各種活動。時間一久,資料庫自行管理的成本會繼續增加,更別提還有因管理資料庫導致的創新機會成本。另外,手動執行維護工作容易使人為失誤的機率提升,以人力取代可透過自動化系統執行的例行工作時更是如此。
不僅如此,擴充自行管理的資料庫時,常會碰到許多困難,也易耗用大量資源。就 on-premises 解決方案而言,需額外設置硬體資源,才能因應更多的運算、儲存或網路需求。根據資料庫的類型,有時還需要為系統進行最佳化,才能獲得交易量提升所需的效能。
有的企業使用私有雲來自動化處理資料庫管理工作,這些工作可能包括修補程式、協助佈建,或於資料庫故障後協助復原 (容錯移轉)。
而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的全代管服務,則會進一步執行自動化設定、維護與自動化工作。
現在 AI 逐漸成為資料庫自動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機器學習和 AI 演算法會分析資料庫使用模式,偵測效能和安全性異常狀況、最佳化查詢操作,並且微調效能。
雲端式全代管資料庫能隨規模成長而擴充,幫您省去繁瑣的例行公事,將資料庫隨時保持在最佳狀態。部分優點包括:
易用性
代管資料庫的供應商會負責所有營運、維護和行政管理工作,您的團隊無須再處理相關事務。
高可用性
系統會持續監控並最佳化代管資料庫,使其維持最佳可用性,而這通常是透過服務水準協議 (SLA) 來完成。
提高擴充性
在需要更多容量時輕鬆擴充資料庫,無須額外購買伺服器。在某些情況下,資料庫可根據應用程式的需求自動擴充。
確保資料庫絕對安全的過程非常複雜,需要不停更新才能保護資料庫免受新式威脅的危害。而主要服務供應商的安全性專家團隊,其規模往往比多數機構自行組建的團隊來得大。
一般而言,雲端規模經濟能夠降低營運成本,雲端服務供應商則能代您處理資料中心的建構和維護工作。
釋出更多時間投入革新
不用負責營運工作之後,IT 團隊就能有更多時間為機構進行創新。
首先,請選擇適合您特定業務用途的雲端資料庫類型。請考量您應用程式的需求、開發團隊的技能,以及您的資料分析和 AI 需求,再決定該採用哪一款資料庫引擎。
接著,請根據您選擇的資料庫引擎,挑選能提供全代管服務的供應商。請就安全性、可靠性和經驗等方面,調查此供應商過去在您業界的表現。請確定此供應商能依照您未來的成長狀況進行擴充,並詢問對方是否為遷移至他們資料庫服務的客戶提供專業服務項目和資金獎勵。
雲端服務供應商的技術職能各有不同,建議您尋找採用最新 AI 技術的供應商,所用的技術不只能支援其資料庫自動化,還能將您身為資料庫開發人員及使用者的工作化繁為簡。
選好供應商後,請仔細查看您的資料庫遷移選項。雖然遷移作業需耗費時間和成本,但考量到遷移後獲得的效率、可靠性、可擴充性、功能和安全性,仍不失為一筆有價值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