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資料庫遷移?

資料庫遷移作業包含將資料庫中的資料 (包括結構定義物件 (資料表、索引、檢視表)、預存程序、函式和觸發條件) 從現有資料庫移至新或更新過的資料庫。

遷移資料庫的原因很多,例如提高效能、降低成本、強化安全性,或是採用數據分析或 AI 等技術。

準備好了嗎?瞭解資料庫遷移服務,並將資料庫遷移至 Google Cloud。

資料庫遷移與資料遷移有何不同?

資料遷移是資料庫遷移程序的一部分,可將資料從一個環境移至另一個環境。您可能需要在不遷移資料庫的情況下移動資料,例如進行儲存空間相關變更時。

如要成功遷移資料和資料庫,關鍵在於快速準確地轉移資訊,同時盡量減少轉移和轉換期間的停機時間和服務中斷情形。

同質與異質遷移

資料庫引擎又稱為資料庫管理系統 (DBMS),是管理基本的資料庫作業與軟體應用程式介面的軟體。

「同質遷移」是指轉移來源的資料庫 (來源) 與您要遷往的資料庫 (目標) 的引擎相同或非常相似。「異質遷移」是指目標資料庫引擎與來源有顯著差異的情況。

遷移作業的複雜度不盡相同,主要取決於來源與目標資料庫之間的差異。進行異質遷移需要提供結構定義與程式碼轉換,請將這些項目重新寫入目標資料庫語言。如要管理遷移作業的複雜度( 例如管理為需要轉換的來源資料庫編寫的應用程式程式碼),您可以使用資料庫遷移服務

許多公司都願意投資執行長期或複雜的資料庫遷移專案,以獲得現代化資料庫引擎帶來的長期效益。

資料遷移策略

遷移資料有 4 個常見策略。如要瞭解詳情並取得建議策略,請參閱雲端遷移策略

  • 重新託管:lift-and-shift:這是遷移資料最簡單的方法,會將現有資料庫的完整副本和其餘應用程式堆疊一起複製到其他環境。[同質]
  • 更換平台:轉移並最佳化:這項策略會複製資料庫、應用程式和虛擬機器,然後針對新的雲端環境最佳化這些項目。這是一種異質遷移,例如從商業資料庫遷移至與 PostgreSQL 相容的資料庫 (例如 AlloyDB)。[同質/異質]
  • 重構:遷移與改善:重構的雲端遷移策略是指將應用程式重新建立為雲端原生架構,包括應用程式變更。[通常異質]
  • 重新建構:重建雲端遷移策略會徹底改寫雲端架構與應用程式。視您的應用程式而定,這項程序的費用可能比重構成本低。[通常異質]

遷移至雲端的好處

雖然資料庫幾乎可以在任兩個位置之間遷移,但大多數遷移作業是從 on-premises 遷移至雲端,或是從一個雲端遷移到另一個雲端。

公司遷移至雲端 (或其他雲端服務供應商) 的原因有很多:

  • 加快應用程式開發作業
  • 提升效能和擴充性
  • 節省成本
  • 安全性
  • 使用更豐富的功能,尤其是 AI 相關功能
  • 從傳統授權資料庫常見的 on-premises 投入成本 (CapEx) 轉變為採用雲端服務的營運成本 (OpEx)。

進一步瞭解遷移至雲端的好處。

在理想情況下,公司不會經常進行資料庫遷移。為了讓遷移作業發揮最大效益,請思考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 您的新架構是否可擴展,以滿足未來業務成長的需求?
  • 遷移作業對業務營運有何影響?您是否能夠將停機時間和中斷降到最低?
  • 新系統的整體成本為何?考量遷移費用時,請考慮新基礎架構/服務的每月成本/節約效益。

資料遷移最佳做法

資料和資料庫遷移作業可能相當複雜。確保企業的資料、機構和功能順利遷移至新架構至關重要。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發生資料遺失、工作負載無法正常運作或安全性問題。

最佳做法範例:

  • 解讀資料。瞭解自家業務案例和應用程式的需求相當重要。
  • 評估業務發展方向。將資源調度納入考量是選擇合適架構和供應商的關鍵。
  • 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資料遷移策略
  • 嚴謹遵循資料遷移計畫,確保發揮最佳效能。

注意事項:

  • 您應該先遷移哪些資料庫和應用程式?
  • 您是否應保留相同的資料模型 (例如關聯資料模型),或者更換模型對自身用途是否有益?
  • 您應該繼續使用同一個資料庫引擎,或是改用其他資料庫引擎?
  • 您應該在內部遷移資料庫,還是聘請外部服務供應商合作?
  • 您應該使用哪些資料庫遷移服務和其他工具?
  • 生成式 AI 對遷移作業有幫助嗎?
  • 您應自行管理新的資料庫,還是選用代管服務?

遷移作業需要的階段數量,取決於貴機構目前的設定和時程。舉例來說,從自行管理的 on-premises 部署環境遷移至代管雲端服務只需要完成一個步驟。如果有時間壓力,也可以先遷移至雲端上自行管理的資料庫,再改用全代管解決方案。

如果是異質資料庫遷移作業,請考慮將轉換與任一步驟結合,或稍後再轉換。

成功遷移資料計畫的 4 個步驟

如要深入瞭解相關程序,請參閱資料遷移的概念和原則,以及設定和執行資料遷移程序

以下說明成功遷移作業的基本步驟,細節會因您的業務案例而異:

  1. 找出所有資料目前的位置、資料格式,以及遷移後的資料存放位置。您可以決定不必遷移所有項目,也可以封存或刪除舊資料。此外,您也可以把握這個重要時刻,留意任何潛在的遷移風險。
  2. 規劃遷移策略。判斷哪種遷移策略最為理想,並決定是否在營業時間內發生停機情況,並設定預算。
  3. 執行遷移作業。使用遷移服務進行實作。
  4. 在轉換之前測試新系統。這有助您找出運作不正常的工作負載,並解決任何問題。您可能需要同時執行兩個資料庫,這樣就需要將資料從其中一個系統複製到另一個系統。請務必先確認所有工作負載都在新資料庫上運作,再關閉舊系統。

遷移資料庫後,建議您持續進行最佳化以維持最佳效能。建議您使用全代管資料庫服務。

從 on-premises 遷移至雲端的特別注意事項

基於上述原因,許多機構將 on-premises 工作負載遷移至雲端。相較於雲端至雲端的遷移,從 on-premises 遷移需要額外考量。

重新託管是遷移 on-premises 工作負載的常見策略,重新託管會將整個工作負載複製到雲端。這樣做可以獲得與雲端遷移相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些成本優勢。不過,這項策略也會將 on-premises 架構中任何現有的效率不彰情況轉移至雲端基礎架構。因此,這項策略會導致您錯失雲端原生架構帶來更大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您也可能無法享有災難復原、數據分析整合、AI/機器學習服務及合作夥伴產品/服務市集等領域的強大雲端功能。

請務必在遷移期間維護資料安全,特別是在不同類型的環境之間。想要確保最佳安全性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受信任的資料庫遷移服務。

遷移資料庫需要多少時間?

可能需要幾天到數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請務必妥善規劃。考量因素包括資料庫大小、遷移策略,以及是否使用資料庫遷移服務。

使用資料庫遷移服務的好處

資料庫遷移作業不僅是移動資料,還能保留函式,讓您在新系統上順利執行工作負載。遷移方式取決於您編寫的程式碼和遷移工具。

資料庫遷移服務的優點包括:

  • 流暢的資料移轉作業
  • 傳輸中的資料受到保護且經過加密
  • 整體傳輸速度更快
  • 停機時間較短
  • 資料一致性
  • 節省整體成本

隨著生成式 AI 對於企業工作負載日漸重要,雲端供應商現在提供使用 Gemini 等大型語言模型 (LLM),在資料庫引擎之間由 AI 輔助的轉換

請與您所選的雲端服務供應商聯絡,確認對方是否提供資料庫遷移服務。

展開下一步行動

運用價值 $300 美元的免費抵免額和超過 20 項一律免費的產品,開始在 Google Cloud 中建構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