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因素、考量事項、策略和方法

Last reviewed 2025-01-23 UTC

本文件會定義及討論業務目標、驅動因素和需求,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您在建構混合雲和多雲架構時的設計決策。

目標

機構可以採用混合式或多雲端架構,做為滿足特定業務目標的永久解決方案,或是滿足特定需求 (例如遷移至雲端) 的暫時狀態。

回答下列與商家相關的問題,有助於您定義業務需求,並針對如何達成部分或所有業務目標,訂定具體期望。這些問題著重於貴商家的需求,而非技術層面的實作方式。

  • 您決定採用混合或多雲架構,是為了達成哪些業務目標?
  • 混合雲或多雲架構可協助達成哪些業務和技術目標?
  • 這些目標受到哪些業務動力的影響?
  • 具體的業務需求為何?

在混合雲和多雲架構的情況下,企業客戶的其中一個業務目標,可能就是從單一區域擴展線上銷售作業或市場,成為該市場區塊的全球領導者之一。其中一個業務目標可能是在六個月內,開始接受來自全球 (或特定區域) 使用者的訂購單。

為支援先前提及的業務需求和目標,其中一個潛在的主要技術目標,就是利用公有雲的全球功能和服務,將公司的 IT 基礎架構和應用程式架構從僅限於地端部署的模式,擴展至混合式架構。這個目標應具體且可評估成效,並明確定義擴展範圍的目標地區和時間表。

一般來說,混合式或多雲架構本身並非目標,而是滿足特定業務需求所需的技術目標。因此,選擇合適的混合式或多雲架構時,您必須先釐清需求。

請務必區分 IT 專案的業務目標和技術目標。您的業務目標應著重於貴機構的目標和使命。技術目標應著重於建立技術基礎,讓貴機構能夠滿足業務需求和目標。

業務動力會影響業務目標和目標的達成情形。因此,明確找出業務動力有助於塑造業務目標或目標,讓目標更符合市場需求和趨勢。

下列流程圖說明瞭業務動力、目標、目的和需求,以及技術目標和需求,以及這些因素彼此之間的關聯:

流程圖:顯示擬定技術需求時應考量的事項,包括業務動力、目標、要求,以及技術目標。

業務和技術驅動因子

請考量業務動力對技術目標的影響。選擇混合型架構時,影響業務的常見因素包括:

  • 遵循資料自主性的相關法規。
  • 透過雲端財務管理和 FinOps 等成本最佳化策略,減少資本支出 (CAPEX) 或一般 IT 支出。
    • 雲端採用率的提升,可能來自於有助於降低資本支出的情況,例如在混合雲或多雲架構中建構災難復原解決方案。
  • 改善使用者體驗。
  • 提高靈活性和敏捷性,以有效因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 更清楚掌握成本和資源用量。

請考量採用混合式或多雲端架構的業務動機清單。請勿單獨考量這些因素。最終決定應取決於您的業務優先順序。

貴機構瞭解雲端的好處後,如果沒有成本或特定法規遵循要求 (例如要求將高度安全的資料託管在內部) 等限制,可能就會決定全面遷移。

雖然採用單一雲端服務供應商可提供多項優勢,例如減少複雜性、服務之間的內建整合,以及承諾用量折扣等成本最佳化選項,但仍有某些情況下,多雲架構對企業而言可能更有利。以下是採用多雲架構的常見業務驅動因素,以及每個驅動因素的相關考量:

  • 遵循資料自主性的相關法規:最常見的情況是,當組織將業務擴展到新的區域或國家/地區時,必須遵守新的資料代管法規。
    • 如果現有的雲端服務供應商 (CSP) 在該國家/地區沒有本機雲端區域,為了符合法規要求,常見的解決方案就是使用另一家在該國家/地區設有本機雲端區域的 CSP。
  • 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通常是採用技術或架構最常見的業務動機。不過,決定是否採用多雲架構時,除了考量服務費用和可能的價格折扣外,還需考量其他因素。考量在多個雲端建構及運作解決方案的成本,以及現有系統可能會造成的任何架構限制。

有時,多雲策略可能會帶來比效益更大的潛在挑戰。採用多雲端策略可能會在日後產生額外費用。

開發多雲端策略時常見的挑戰包括:

  • 管理複雜度增加。
  • 維持一致的安全性。
  • 整合軟體環境。
  • 實現一致的跨雲端效能和可靠性。
  • 除非由第三方公司管理,否則組建具備多雲端技能的技術團隊可能會花費不菲,而且可能需要擴充團隊。
  • 管理各個 CSP 的產品定價和管理工具。
    • 如果沒有可提供統一成本資訊和資訊主頁的解決方案,就很難在多個環境中有效管理成本。在這種情況下,您可以視情況使用 Looker 雲端成本管理解決方案。詳情請參閱有效最佳化雲端帳單成本管理的策略
  • 使用各個 CSP 的獨特功能:多雲端架構可讓機構使用其他新技術來改善自家業務功能產品/服務,而不必受限於單一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的選擇。
    • 為避免任何意外風險或複雜性,請透過可行性和有效性評估來評估潛在的挑戰,包括先前提到的常見挑戰。
  • 避免受制於單一廠商:有時,企業會希望避免受制於單一雲端服務供應商。多雲端做法可讓他們選擇最符合業務需求的解決方案。不過,這項決定的可行性取決於多項因素,例如:
    • 技術依附元件
    • 應用程式間的互通性考量
    • 重新建構或重構應用程式的成本
    • 技術技能
    • 一致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 提升業務關鍵應用程式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等級:在某些情況下,多雲架構可提供停機復原能力。舉例來說,如果某個 CSP 的某個地區發生故障,流量就會轉送至同一地區的其他 CSP。這個情境假設兩個雲端服務供應商都支援該地區的必要功能或服務。

如果特定國家/地區或區域的資料落地權法規規定,必須在該地區儲存機密資料 (例如個人識別資訊 (PII)),多雲端方法就能提供符合法規要求的解決方案。在同一個區域使用兩個 CSP 可提供停機復原能力,有助於遵守法規限制,同時滿足可用性需求。

以下是採用多雲架構前,需要評估的部分彈性考量:

  • 資料移動:資料在多雲環境中移動的頻率為何?
    • 資料移轉作業是否會產生高額數據傳輸費用?
  • 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是否有任何潛在的安全性或可管理性複雜性?
  • 功能相容性:所選區域的兩個 CSP 是否提供必要的功能和服務?
  • 技術技能:技術團隊是否具備管理多雲架構所需的技能?

評估使用多雲架構改善復原力的可行性時,請考量所有這些因素。

評估多雲架構的可行性時,請務必考量長期效益。舉例來說,為了進行災難復原或提高可靠性,而將應用程式部署至多個雲端環境,可能會導致短期成本增加,但這麼做可防止服務中斷或故障問題發生。這類失敗可能會造成長期的財務和聲譽損失。因此,考慮是否採用多雲端時,請務必衡量應投入的短期成本及這項做法能帶來的長期價值。此外,長期潛在價值也會因組織規模、技術規模、技術解決方案的重要性和產業而異。

若機構打算順利建立混合式或多雲端環境,應考慮建立卓越雲端中心 (COE)。在遷移至雲端的過程中,COE 團隊可以成為轉型管道,改變貴機構內部團隊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方式。COE 是貴機構加快雲端採用速度、推動標準化,以及確保業務策略與雲端投資保持一致的其中一種方式。

如果混合雲或多雲端架構的目標是建立暫時狀態,常見的業務驅動因素包括:

  • 需要減少短期專案的資本支出或一般 IT 支出。
  • 能快速佈建這類基礎架構,以支援商務用途。例如:
    • 這種架構可用於限時專案。這項功能可用於支援需要在有限時間內建立大規模分散式基礎架構的專案,同時仍使用內部資料。
  • 需要進行多年數位轉型專案,且需要大型企業建立並使用混合型架構一段時間,以協助他們將基礎架構和應用程式現代化工作與業務優先事項保持一致。
  • 在公司合併後,需要建立臨時混合雲、多雲端或混合架構。這樣一來,新組織就能為新雲端架構的最終狀態定義策略。兩家合併公司通常會使用不同的雲端服務供應商,或是其中一家公司使用地端部署私人資料中心,另一家公司使用雲端服務。無論是哪種情況,併購的第一步幾乎總是整合 IT 系統。

技術驅動力

上一節討論了業務驅動力。如要獲得核准,您幾乎都需要這些驅動程式支援重大架構決策。不過,技術驅動因素 (可根據技術增益或限制) 也可能會影響業務驅動因素。在某些情況下,您需要將技術驅動因素轉換為業務驅動因素,並說明這些因素對業務的正面或負面影響。

以下列舉了採用混合型或多雲架構的常見技術動機,但不包含所有項目:

  • 建構可能難以在現有環境中實作的技術能力,例如進階分析服務和 AI。
  • 提升服務品質和效能。
  • 自動化及加速應用程式發布作業,縮短上市時間和相關週期時間。
  • 使用高階 API 和服務加快開發速度。
  • 加速運算和儲存資源的佈建作業。
  • 使用無伺服器服務,以更快速且大規模的方式建構彈性服務和功能。
  • 運用全球基礎架構功能建構全球或多區域架構,以滿足特定技術需求。

暫時性混合雲和暫時性多雲架構最常見的技術驅動力,是協助從內部部署遷移至雲端或其他雲端。一般來說,雲端遷移作業幾乎總是會自然導向混合式雲端設定。企業通常必須根據自身優先順序,有系統地轉移應用程式和資料。同樣地,短期設定可能會用於在特定期間內,使用雲端提供的進階技術進行概念驗證。

技術設計決策

找出技術目標及其驅動因素,是做出以業務為導向的架構決策,以及選用本指南所述的架構模式的關鍵。舉例來說,為了達成特定業務目標,公司可能會設定業務目標,建立三到六個月的研究與開發實務。為了達成這項目標,主要的業務需求可能會是盡可能以最低的資本支出建立研究和設計所需的技術環境。

本案例的技術目標是建立臨時混合式雲端設定。這項技術目標的驅動力,是利用雲端的隨選定價模式,滿足先前提到的業務需求。另一個驅動因素是特定技術需求,需要具備高運算能力和快速設定的雲端式解決方案。

將 Google Cloud 用於混合雲和多雲端架構

使用開放原始碼解決方案可讓您更輕鬆地採用混合雲和多雲端方法,並盡量避免受制於單一廠商。不過,在規劃架構時,請考量下列潛在的複雜性:

  • 互通性
  • 易管理性
  • 費用
  • 安全性

您可以建構在雲端平台上,並支援開放原始碼,這可能有助於簡化採用混合雲和多雲端架構的過程。開放雲端 提供多種選項,可讓您簡化複雜性。此外, Google Cloud 還提供靈活彈性,可在混合雲和多雲端環境中遷移、建構及最佳化應用程式,而且還能大幅減少受制於單一廠商的情況、使用同級最佳的解決方案,並且符合法規要求。

Google 也是開放原始碼生態系統最大的貢獻者之一,並與開放原始碼社群合作,開發 Kubernetes 等知名的開放原始碼技術。以代管服務形式推出時,Kubernetes 可協助降低混合式雲端和多雲端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