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詳細說明如何規劃遷移作業。
預估單一磁碟區的遷移時間
磁碟區遷移作業的時間取決於多項因素:
來源磁碟區的速度:SnapMirror 流量的優先順序低於 NFS 和 SMB 流量。來源磁碟區的工作負載過高,可能會降低外送 SnapMirror 流量的效能。
NetApp Volumes 處理量:服務等級和磁碟區大小會決定處理量。磁碟區上的 NFS 或 SMB 流量也可能會降低 SnapMirror 效能。
網路連線輸送量:SnapMirror 會盡量提高速度,並可能耗用來源 ONTAP 系統與 NetApp Volumes 之間網路連線的頻寬,而該頻寬可能與其他使用者共用。
來源磁碟區使用的資料量:資料量越大,移轉所需時間就越長。
來源資料量變更率:遷移程序中資料變更率越高,增量轉移同步處理所需的時間就越長。
您可以使用經驗法則,大致估算遷移作業所需時間。
示例
請參考下列情境,瞭解如何計算遷移時間:
來源磁碟區:容量為 15 TiB,已使用 12 TiB 的資料。
要轉移的資料:12 TiB。
ONTAP 儲存空間效率可以縮減傳輸大小,但您可以在本練習中忽略這點。
假設效能不是限制因素。
變更率:每天 10%。
每日資料變更率:1.2 TiB。
本例假設變更率為 10%,但一般變更率通常遠低於此。
網路連線:內部部署基礎架構使用 10 Gbps 互連網路連線至 Google。
- 有效 TCP 頻寬:約 1000 MiBps,可專屬使用。
目的地磁碟區:12 TiB 磁碟區,服務等級為「進階級」。
- 處理量上限:12 × 64 MiBps = 768 MiBps。
計算方式
在本例中,限制因素是目的地磁碟區的總處理量上限 (768 MiBps)。來源磁碟區的效能視為「無限」,網路頻寬為 1000 MiBps。
基準轉移
要轉移的資料:12 TiB
處理量上限:768 MiBps
時間計算:(12 TiB x 1024^2 MiB/TiB) / 768 MiBps = 16384 秒
基準轉移總時間:4.6 小時
首次增量轉移
自基準轉移後經過的時間:5 小時
資料變更:(12 TiB x 1024 GiB/TiB) * 10% * (5h/24h) = 256 GiB
時間計算:(256 GiB x 1024 MiB/GiB) / 768 MiBps = 341 秒
首次增量轉移的總時間:約 6 分鐘
第二次增量移轉
自首次增量轉移後經過的時間:1 小時
資料變更:(12 TiB x 1024 GiB/TiB) * 10% * (1h/24h) = 51.2 GiB
時間計算:(51.2 GiB x 1024 MiB/GiB) / 768 MiBps = 68 秒
第二次增量轉移的總時間:約 70 秒
後續增量移轉作業
完成第一次增量轉移後,後續轉移作業通常會在 1 小時內完成。第二次增量轉移完成後,後續所有轉移作業所需的時間大致相同。
轉換程序
增量移轉完成後,請盡快啟動切換程序,盡量減少累積的異動資料。
總遷移時間:約 4.7 小時。
並行執行多項遷移作業或外部複製作業
在 API 中,磁碟區遷移作業和外部複製作業會以混合式複製的兩種變體形式管理,並耗用相同的 Google 專案配額。
設定的混合式複寫數量會受到區域專屬專案配額限制,預設為 1
。如要提高配額,請使用 Google Cloud 控制台提出要求,相關配額如下:
netapp.googleapis.com/standard_hybrid_replicated_volumes_per_region
netapp.googleapis.com/hybrid_replicated_volumes_per_region
如果需要遷移的磁碟區數量超出目前配額,請依序執行下列作業。建議您將屬於相同工作負載的磁碟區分批同時遷移,這樣也有助於一起切換。
如果是外部複製,專案配額必須足夠,才能容納所有已設定的外部複製作業,以及任何可能的磁碟區遷移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