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

建議工具會運用機器學習技術,提供詳細且高品質的洞察資料。深入分析是您可主動關注的發現,有助於掌握資源用量的重大模式。您可以獨立使用洞察資料,不必套用最佳化建議。部分洞察資料會連結至最佳化建議,並提供相關建議的佐證資料。

本頁面說明解讀及使用洞察資料的重要概念。

深入分析類型

每項洞察資料都有特定的「洞察類型」。深入分析類型適用於單一 Google Cloud 產品和資源類型。單一產品可以有多種洞察類型,每種洞察類型都為不同資源提供不同類型的洞察。

每種洞察類型都有專屬的洞察類型 ID,可供服務內部識別。使用 Recommender gcloud 指令REST/RPC API 與洞察資訊互動時,您會使用洞察資訊類型 ID。

詳情請參閱「洞察類型」。

深入分析

洞察是機器生成的發現,可能與一或多項最佳化建議相關。洞察資料具有下列核心屬性:

名稱

洞察名稱會儲存在 Insight 實體的 name 欄位中。格式如下:

projects/TARGET_PROJECT_ID/locations/LOCATION/insightTypes/INSIGHT_TYPE_ID/insights/INSIGHT_ID

其中:

  • TARGET_PROJECT_ID 是產生洞察資料的專案 ID。
  • LOCATION 是與洞察資料相關聯的資源所在 Google Cloud 位置 (例如 globalus-central1-a)
  • INSIGHT_TYPE_ID 是完整的洞察類型 ID (例如 google.compute.firewall.Insight)
  • INSIGHT_ID 是洞察資料的專屬 ID

說明

這是使用者可理解的洞察摘要。目前僅支援英文。

洞察子類型

每種洞察類型可能支援多個子類型。特定子類型的內容結構定義是穩定的。

內容

包含洞察詳細資料的結構化欄位。內容結構定義取決於洞察類型和子類型。例如 "grantedPermissionsCount": "1000"

類別

與建議的影響類似,洞察資料也有以下類別:

  • COST
  • SECURITY
  • PERFORMANCE

目標資源

洞察資訊所要鎖定的 Google Cloud 資源完整名稱。

州別資訊

狀態

提案後,洞察資料會經歷多種狀態轉換:

  • ACTIVE,表示系統已產生洞察資料,但您尚未採取任何行動。基礎資料變更時,系統會更新有效洞察資料的內容。您可以標示有效洞察資料 DISMISSEDACCEPTED
  • ACCEPTED,表示系統已根據洞察資料採取行動。當相關聯的建議標示為 CLAIMEDSUCCEEDEDFAILED 時,洞察資料就會獲得採用。您也可以直接接受深入分析結果。接受的洞察資料內容無法變更。接受的洞察資料會在狀態變更後保留 90 天。
  • DISMISSED,表示您已關閉深入分析,但未根據該深入分析採取任何行動。基礎資料變更時,系統會更新已捨棄的洞察資料。

狀態中繼資料

直接將洞察資料標示為「已接受」時,您可以透過狀態中繼資料,加入作業的其他中繼資料。中繼資料會指定為 key:value 配對。狀態中繼資料欄位的更新會覆寫任何現有狀態中繼資料。

ETag

etag 是用來識別洞察資料目前狀態的專屬指紋。每當洞察資料變更,系統就會指派新的 etag 值。
如要變更洞察狀態,必須提供現有洞察的 etag。這可確保只有在洞察資料自上次擷取後未變更時,才會執行任何作業。

嚴重性

洞察資料的嚴重程度表示發生下列影響的可能性:

  • 服務中斷 (影響效能)
  • 遭入侵 (對安全性造成影響)
  • 超出預算 (費用落差)
  • 管理不當 (對可管理性造成影響)

這個欄位會提供 CRITICALHIGHMEDIUMLOW 值,其中 LOW 會設為預設嚴重程度。每個洞察類型都可以定義自己的嚴重程度策略。

上次重新整理時間

上次重新整理時間表示用來產生洞察資料的資料有多新。

觀測期間

觀察期間是指取得洞察資料前的時間範圍。用來生成洞察的來源資料結束於 last_refresh_time,開始於 last_refresh_time 減去 observation_period

建議參考資料

參照相關聯的建議。參考資料 將洞察資料與相關建議連結。如果沒有從洞察資料衍生的建議,這個欄位就會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