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在 VM 上安裝 AlloyDB Omni

選取說明文件版本:

本文說明如何在支援容器執行階段的任何 Linux 環境中,準備執行 AlloyDB Omni。

如要瞭解 AlloyDB Omni 總覽,請參閱這篇文章

大小和容量

大小和容量會直接影響 AlloyDB Omni 執行個體的效能、穩定性和成本效益。遷移現有資料庫時,所需的 CPU 和記憶體資源與來源資料庫系統的需求類似。

建議您先部署與 CPU、RAM 和磁碟資源相符的項目,並將來源系統設定做為 AlloyDB Omni 基準設定。充分測試 AlloyDB Omni 執行個體後,您或許可以減少資源耗用量。

調整 AlloyDB Omni 環境大小的步驟如下:

  1. 定義工作負載。

    • 資料量:預估您將在 AlloyDB Omni 中儲存的資料總量。請同時考量目前的資料和預計成長趨勢。

    • 交易速率:判斷每秒預期的交易數 (TPS),包括讀取、寫入、更新和刪除。

    • 並行:預估存取資料庫的並行使用者或連線數。

    • 效能需求:針對不同類型的查詢和作業,定義可接受的回應時間。

  2. 確認硬體支援大小調整需求。

    • CPU:AlloyDB Omni 可充分運用多個 CPU 核心的系統,並視工作負載線性擴充。不過,開放原始碼 PostgreSQL 一般不會受益於超過 16 個 vCPU。請考量下列事項:

      • 核心數量取決於工作負載並行和運算需求。
      • 因 CPU 世代或平台變更而可能出現的任何增益。
    • 記憶體:為 AlloyDB Omni 的共用緩衝區分配足夠的 RAM,用於快取資料和查詢處理的工作記憶體。確切需求取決於工作負載。每個 vCPU 至少要有 8 GB 的 RAM。

    • 儲存空間

      • 類型:根據需求,選擇本機 NVMe 儲存空間 (效能) 或 SAN 儲存空間 (可擴充性和資料共用)。

      • 容量:請確保有足夠的儲存空間,可容納資料磁碟區、索引、預寫記錄 (WAL)、備份和未來的成長。

      • IOPS:根據工作負載的讀取和寫入模式,估算每秒所需的輸入/輸出作業數 (IOPS)。在公有雲中執行 AlloyDB Omni 時,請考量儲存空間類型的效能特徵,瞭解是否需要增加儲存空間容量,才能達到特定 IOPS 目標。

執行 AlloyDB Omni 的必要條件

執行 AlloyDB Omni 前,請確認您符合下列硬體和軟體需求。

硬體需求

作業系統/平台 最低硬體需求 建議使用的硬體
Linux
  • CPU:支援 AVX2 的 x86-64 或 ARM CPU
  • RAM:2 GB
  • 磁碟空間1:10 GB
  • CPU:支援 AVX2 的 x86-64 或 ARM CPU
  • RAM:分配給 AlloyDB Omni 的每個 vCPU 8 GB
  • 磁碟空間1:20 GB 以上
macOS
  • CPU:支援 AVX2 的 Intel CPU 或 M 系列晶片
  • RAM:2 GB
  • 磁碟空間1:10 GB
  • CPU:支援 AVX2 的 Intel CPU 或 M 系列晶片
  • RAM:分配給 AlloyDB Omni 的每個 vCPU 8 GB
  • 磁碟空間1:20 GB 以上
  1. 建議使用專用的固態硬碟 (SSD) 儲存裝置來儲存資料。如果使用實體裝置,建議直接連接至主機。

軟體需求

作業系統/平台 最低軟體需求 建議軟體
Linux1
  • 下列其中一種作業系統:
    • Ubuntu 22.04 以上版本
    • Debian 11
    • RHEL 8.10
  • Linux 核心版本 4.18 以上
  • 已啟用 Cgroups v1 或 v2
  • Docker Engine 20.10 以上版本或 Podman 4.2.0 以上版本
  • 下列其中一種作業系統:
    • Ubuntu 22.04 以上版本
    • Debian 11 或 12
    • RHEL 9
  • Linux 核心版本 6.1 以上,或任何支援 MADV_COLLAPSEMADV_POPULATE_WRITE 指令的 Linux 核心版本 (舊版 5.3 以上)
  • 已啟用 Cgroupsv2
  • Docker Engine 25.0.0 以上版本或 Podman 5.0.0 以上版本
macOS
  • Docker Desktop 4.20 以上版本
  • Docker Desktop 4.30 以上版本
  1. AlloyDB Omni 會假設主機已設定 SELinux,允許容器執行,包括存取檔案系統 (或 SELinux 設為寬鬆模式)。

支援的儲存空間類型

AlloyDB Omni 支援資料庫執行個體中區塊儲存空間磁碟區的檔案系統。如果是較小的開發或試用系統,請使用執行容器的主機本機檔案系統。如果是企業工作負載,請使用為 AlloyDB Omni 執行個體保留的儲存空間。您可以根據資料庫工作負載設定的需求,將儲存裝置設定為單一設定 (每個容器使用一個磁碟裝置),或是合併設定 (多個容器從同一個磁碟裝置讀取及寫入資料)。

本機 NVMe 或 SAN 儲存空間

本機 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NVMe) 儲存空間和儲存區域網路 (SAN) 儲存空間各有優勢。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取決於您的特定工作負載需求、預算和未來擴充性需求。

如要決定最佳儲存空間選項,請考慮下列事項:

  • 如要優先考量絕對效能,請選擇本機 NVMe。
  • 如需大規模共用儲存空間,請選擇 SAN。
  • 如需兼顧效能和共用,建議考慮使用 NVMe over Fabrics 的 SAN,以加快存取速度。

本機 NVMe 儲存空間

NVMe 是專為固態硬碟 (SSD) 設計的高效能通訊協定。對於需要快速存取資料的應用程式,本機 NVMe 儲存空間可提供下列優點:

  • NVMe SSD 會直接連接到周邊元件互連高速 (PCIe) 匯流排,提供快速的讀取和寫入速度。
  • 本機 NVMe 儲存空間的延遲時間最短。
  • 本機 NVMe 儲存空間可提供最高總處理量。

如要擴充本機 NVMe 儲存空間,必須在個別伺服器中新增更多硬碟。 不過,在個別伺服器中新增更多硬碟,會導致儲存空間集區分散,並可能增加管理複雜度。本機 NVMe 儲存空間並非設計用於在多部伺服器之間共用資料。由於本機 NVMe 儲存空間是本機儲存空間,伺服器管理員必須使用硬體或軟體廉價磁碟冗餘陣列 (RAID),防範磁碟故障。否則,單一 NVMe 裝置故障會導致資料遺失。

SAN 儲存空間

SAN 是專用儲存空間網路,可將多部伺服器連線至共用的儲存裝置集區,通常是 SSD 或集中式 NVMe 儲存空間。雖然 SAN 的速度不如本機 NVMe,但現代 SAN (尤其是使用 NVMe over Fabrics 的 SAN) 仍可為大多數企業工作負載提供卓越效能。

  • SAN 具備高擴充性,如要增加儲存空間容量或提升效能,請新增儲存陣列或升級現有陣列。SAN 可在儲存層提供備援,防止儲存媒體故障。

  • SAN 擅長資料共用,對於需要高可用性的企業環境,多部伺服器可以存取及共用儲存在 SAN 中的資料。如果伺服器故障,您可以將 SAN 儲存空間提供給資料中心的其他伺服器,加快復原速度。

後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