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定要分析哪個 AlloyDB Omni 運算子部署作業。AlloyDB Omni 運算子包含兩項部署作業,您可以分析其中一項的記憶體堆積。如要找出這兩個部署作業,請執行下列指令: - kubectl get deployment -n alloydb-omni-system- 輸出結果會顯示 - alloydb-omni-system命名空間中的兩個部署項目:- fleet-controller-manager
- local-controller-manager
 - 您可以取得任一部署項目的記憶體堆積。為示範起見,這些步驟說明如何取得 - local-controller-manager部署作業的記憶體堆積。
- 指定要使用的可用通訊埠,即可開啟記憶體分析功能。指定通訊埠後,Pod 會重新啟動。如要指定可用通訊埠,請在部署作業中使用 - pprof-address引數:- 執行下列指令,在文字編輯器中開啟部署作業: - kubectl edit -n alloydb-omni-system deploy local-controller-manager
- 在範本的 - container區段中,於- args指定通訊埠:- spec-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spec: ... template: ... spec: containers: - args - --pprof-address=:PORT
- 儲存部署檔案。儲存部署檔案後,Pod 會重新啟動。 
 
- 等待 Pod 重新啟動,再繼續下一個步驟。 - 如要確認 Pod 已重新啟動,請執行下列指令: - kubectl get pod -n alloydb-omni-system- 確認 Pod 的 - STATUS欄輸出值為- Running,且- AGE欄輸出值為短時間。舉例來說,如果- STATUS欄為- Running,且- AGE欄中的值為- 50s,則表示 Pod 在重新啟動後已執行 50 秒。
- 使用下列指令開啟連接埠轉送: - kubectl port-forward -n alloydb-omni-system DEPLOYMENT_POD_NAME PORT:PORT- 將 DEPLOYMENT_POD_NAME 替換為部署名稱,該名稱會顯示在下列指令輸出內容的 - NAME欄中:- kubectl get pod -n alloydb-omni-system
- 在另一個終端機中執行下列指令,建立含有部署項目記憶體堆積快照的檔案: - curl http://localhost:PORT/debug/pprof/heap > heap.out
- 儲存 - heap.out檔案,並用來查看您選擇分析的 AlloyDB Omni 運算子部署作業記憶體堆積。
- 如要關閉記憶體分析,請從部署作業中移除您使用的 - pprof-address引數和連接埠:- 在文字編輯器中開啟部署作業: - kubectl edit -n alloydb-omni-system deploy local-controller-manager
- 從您先前新增的範本 - spec中,移除- container區段- args的「port」- --pprof-address=:PORT行。
 
      分析 AlloyDB Omni Kubernetes 運算子的記憶體堆積使用量
  
  
  除非另有註明,否則本頁面中的內容是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 4.0 授權,程式碼範例則為阿帕契 2.0 授權。詳情請參閱《Google Developers 網站政策》。Java 是 Oracle 和/或其關聯企業的註冊商標。
上次更新時間:2025-10-22 (世界標準時間)。